Q1. 甚麼是兒童腦瘤?
腦瘤是第二常見的兒童腫瘤,香港每年有三、四十個新症。腦瘤即是生長在腦內的腫瘤,可分為良性及惡性,最常見的有膠質瘤、髓母細胞瘤和生殖細胞瘤。
Q2. 為什麼會患上腦瘤?病童一般會在什麼時候發病?
腦瘤與其他腫瘤的成因類似,大多是由於體內細胞的基因產生變異或突變。這些變異並非遺傳,而是在發育過程中出錯,當這些遺傳物質或基因出錯,出現於不同的細胞時,就會有不同的腫瘤出現。由於腦內有不同組織,所以亦會有不同的腦瘤。
至於腦瘤多在哪個年紀發生,則視乎類型。一些腦瘤,例如生殖細胞瘤,發病時間可以涉及不同年紀的病童,可以是剛出生,亦可以是青春期;但部分腦瘤如髓母細胞瘤,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童。當然亦有例外情況,而一些特別類型亦可能在青春期出現。
Q3. 腦瘤一般有哪些症狀?
視乎腦瘤的位置而出現不同症狀。兩種常見的腦瘤如髓母細胞瘤和生殖細胞瘤,都會引致阻塞性水腦症,影響「腦水循環」,就如洗手盆出現堵塞,不能排走用水。腦內有腔隙組織稱為「腦室」,積水會使它受到壓力,當腦室受壓時,最明顯的症狀是嘔吐和頭痛。
這種嘔吐情況頗為特別,病童會在早上或午睡起床時特別容易嘔吐,而第一次嘔吐後,很多時候短期內都不會再發生第二次。直至發生第二次後,會再出現第三、第四次,而每次間距會越來越短,這種間斷式嘔吐很多時讓家長以為是胃炎或其他情況,而延誤就醫。
至於頭痛,少於五歲的病童通常未必懂得表達,或只懂表示自己「頭墜墜」,不太會形容那種頭痛。這兩種都是兒童腦瘤最常見的早期症狀。
Q4. 為什麼家長難以察覺症狀?
如剛才提及,那些表徵未必能令人聯想到與腦部出現問題有關。如出現嘔吐,很多人會想到是腸胃問題,懷疑是否吃錯東西,因為這是較為常見的嘔吐原因,而很少聯想到是腦部問題。另外,頭痛也是很常見的症狀,加上小朋友不太懂得表達身體狀況。
至於腦瘤會否影響神經系統,或會否有神經系統性的表徵,則較難察覺。例如有一類腦瘤——生殖細胞瘤生長在松果體位置,使病童的眼睛不能向上望,瞳孔對光沒有反應,一般人較難注意到這些症狀。例如腫瘤長在小腦位置,會令病童走路不穩,但五歲以下的兒童走路不穩又不太容易察覺,亦有情況因受腫瘤影響,字體會越寫越大,但若腫瘤只影響右腦,會令左邊手腳功能缺失,故不會影響病童寫字。所以,若單靠神經系統功能的缺損作為判斷,很多時都不太可靠。
Q5. 腦瘤有什麼診斷方法?
診斷腦瘤的方法,通常不外乎臨床身體檢查,另外就是造影檢查,包括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等。當發現腦瘤時,醫生會判斷它的性質,所以診斷非常重要。而近年病理診斷亦有長足進步,除了可以知道腫瘤的形態,亦可以進行分子生物學分析,包括腫瘤裡是否有標靶基因,可以接受標靶治療,亦可以觀察腫瘤的甲基化變化,從而知道腫瘤的來源。
Q6. 腦瘤有哪些治療方法?
一般癌症常用的治療方法亦會應用於腦瘤的治療,例如手術、化療、電療。當然不同腫瘤的治療方法會有分別,例如生殖細胞瘤,一些常見的生殖細胞瘤很多時會以化療、電療為主,而室管膜瘤就以手術和電療為主,所以要視乎腦瘤的種類,但一般都是以這些傳統方法治理。
近年因為治療方法有長足進步,包括標靶療法、免疫療法等,對某類特定腦瘤患者,例如患有生長迅速的高級別膠質瘤的初生嬰孩,採用標靶治療有莫大療效。另外有一些染色體不穩定的腫瘤,可以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理。因此除傳統治療方法外,近年亦增加了一些新的方法,對某些特定腦瘤尤有好處。
Q7. 治療期間病童會出現哪些不適?
傳統治療方法,例如化療和電療,都有不少已知的副作用。以化療為例,它針對生長快的細胞,故可能引致脫髮,而口腔至腸胃道的黏膜都會有損傷。骨髓造血細胞受到壓抑,會有貧血、血小板低或白血球水平低的情況。血小板低容易會有出血,而白血球水平低就容易受到感染。
我們會擔心傳統電療對電療範圍附近組織,即正常腦組織,造成損害。不過近年亦有一些新改變,有一種新的質子治療技術,其療效與傳統療效相若,但對電療區域周邊正常組織的影響則相對減少很多。
Q8. 治癒後有什麼需要注意?
腦瘤和一般腫瘤有些不同,白血病治癒後就是康復,但腦瘤是在腦組織生長出來的腫瘤,那些腦組織可能已受到破壞,這些被破壞的腦組織在腫瘤治癒後,需要進行康復鍛鍊。例如腫瘤長在小腦內,病人平衡等方面或會受到影響。所以完成腫瘤治療後,要為病人進行一些訓練,讓他適應某些缺損了的功能。有些腫瘤長在鞍上區,即視神經對下的腦垂體位置,會影響病人的內分泌功能,醫生要為病人補充這些功能,包括生長荷爾蒙,可能要注射增高針。如性荷爾蒙不足,就要補充性荷爾蒙;其他還有甲狀腺荷爾蒙、腎上腺荷爾蒙等,這都視乎腫瘤生長的地方,而決定癒後跟進。
一些腦瘤生長在運動神經區,會影響病人的活動功能,可能對手腳的活動造成影響,就需要接受物理治療,甚或輔助器械以協助活動。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 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