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ng Kong Sanatorium & Hospital
Published on Hong Kong Sanatorium & Hospital (https://hksh-hospital.com)

首頁 > 特發性兒童脊柱側彎

特發性兒童脊柱側彎





Q1. 什麼是特發性脊柱側彎?與孩子的姿勢不正確有關?
兒童脊柱側彎最常見的種類是青春期特發性兒童脊柱側彎,常見於青春期,即兒童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,通常為增高階段,繼而惡化及至停止變化,一般都在幾年之間。骨骼成熟後,脊柱側彎便會停止發展。這類特發性脊柱側彎是由遺傳因子變異引起,坊間經常誤解是孩子坐姿欠佳、姿勢不正確、書包太重或長期打電玩等引起,但其實都並無關連,因為這是一個脊柱结构性病變,而非姿勢變化引起,所以姿勢跟這種變形不應混為一談。
 
Q2. 哪類兒童會有較大機會患上特發性脊柱側彎?脊柱側彎是否只影響外觀?
特發性脊柱側彎在孩童年幼時可以毫無徵狀,直至開始發育、進入青春期才出現。在香港,這類病童大多是女性,而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約是六比一。女生通常在十歲開始增高、發育,身體開始出現性徵,直至11、12歲開始有月經,14歲半至15歲就完成發育期,所以側彎亦是在這個時期出現,而惡化至停止都是在這四年至五年間出現,因此,這個病症需要及早發現。
 
在初期階段側彎情況尚算輕微時,就當及早發現,再作適當治療。如不治理,大部分可觀察到的都是外觀影響,除非側彎情況非常嚴重,否則對身體健康並不構成直接影響。部分側彎會在發育期惡化,嚴重情況下會影響病童心肺功能。如果側彎影響腰部,病童年長後或會出現早期退化問題,大部分人年長後都會有腰背痛,但假若腰骨不直,日後就會更早出現退化的後遺症。
 
Q3.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患有脊柱側彎?又可以如何治理?
特發性脊柱側彎通常不會引致疼痛,病人會覺得不痛就沒大礙,所以都不積極治理或檢查脊骨。由於病人的情況早在青春期出現,所以我們可以趁這個時機、在他們病情尚輕時,去找出這些情況,而不應等病情惡化至明顯可見,連家人、體育教師都能發現時,就已屬較晚的階段。
 
至於怎樣及早發現呢?其實香港政府自1995年起,已安排「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」,每年安排學生接受免費身體檢查。除身高、體重、視力等檢查外,其中一項就是脊骨檢查,因為這個病絕非在九歲就一定出現;若不出現,不等於十歲都不會出現。我們每一年都要做檢查,直至他們發育完成。這項「健康服務」經學校安排,學生參加後,每年可接受一次檢查,檢查只須安排一位有經驗的護士,或是普通科醫生在場就可以做到。一般會請學童向前彎腰,留意背部有否不對稱情況、會否有一邊高一邊低,初步檢查便已完成。如有懷疑,我們會再安排光學檢查。目前有不同類形的光學檢查,但由於X光有輻射,我們不希望孩子平白無故照X光,所以通常會經過幾個階段檢查後,當醫生認為有明顯症狀,才會安排照X光,檢查清楚孩子是否有側彎。
 
至於為什麼要在早期安排檢查呢?因為越早發現這類病童,就越早可以防止病情繼續惡化,這個制止方法就是透過穿外用支架。支架的功能就是避免側彎在往後的發育期間繼續惡化,即像一條火車軌,讓火車沿著路軌走,不會左右偏離,所以應在早期開始穿著支架,而非待情況惡化才穿著。病人必須明白支架只能預防惡化,而非將脊柱回復筆直,因為火車本身已偏離,我們只能及時將之固定,情況不再惡化,防止側彎情況在這段時間弧度不會由小變大,就已達成治療目的。
 
Q4. 如果孩子需佩戴支架,這會對他們造成不適嗎?日常生活又有什麼需要注意?
支架由半軟半硬的物質製成,藉以固定腰椎。每天佩戴時間越長越好,因為目前已有實質科學證據,指佩戴時間越長,效果越好。我們一般會要求病童每天佩戴支架20至22小時,除了洗澡、做運動、游泳等,都應持續佩戴支架。很多病童初期會抗拒佩戴支架,甚至不少家長都會抗拒。佩戴時當然會覺得不便,因為佩戴後姿勢雖然非常正確,但病童就難以完全放鬆身體,不能慵懶癱坐或側坐靠背,但因為這正是佩戴支架的目的,因此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,即大約一星期左右,大部分病童都能夠適應。我們常跟病童開玩笑,指他們穿戴支架後刀槍不入,他們就會很開心,很樂意佩戴。
 
Q5. 佩戴支架就可以解決脊柱側彎情況嗎?
如果病童佩戴支架一段時間後,側彎情況沒有變化,至病童14歲、14歲半左右發育期完成時,就可以停戴支架。但若在佩戴支架期間脊骨變形持續惡化、不能受控,則須考慮接受手術。或是如果診斷時已太遲、求診時側彎情況已很嚴重,已未必適合佩戴支架作治療的話,這些病人或須接受手術以防止側彎繼續惡化,順道盡量矯正已變形的部分。不過即使矯正,都不可能將脊柱完全變直,所以不能期望接受手術後,脊柱就能回復筆直。
 
另外,手術會將有病變的一段脊柱融合,即將一節節的椎骨融合成一組,使這組骨不會繼續變形,但這部分就再不能活動。手術中會植入「內固定」,如螺絲、金屬棒等,以支撐位置。然後再「植骨」,即將一節節的椎骨融合。兩三個月後,這些骨便會相互融合,變成一整組。
 
目前有一些較新的方法適合某些合適的病人選擇,稱作非融合手術。非融合都是手術方式,不過手術時會置入一種柔軟的「內固定」,以將變形矯正,植入這種「內固定」後,仍可保留脊椎的部分活動,有需要時亦可以將之拆走或破壞。這些都是較新穎的方法。家長必須與醫生商量,了解清楚病童是否適合接受這些手術,因為這方法未必適合每個情況。
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 [1]
  • 手機版
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隱私政策和免責聲明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養和
    • 院長的話
    • 100周年紀念
    • 關於養和醫療集團
    • 關於養和醫院
    • 李樹芬醫學基金
    • 李樹培醫學基金
    • 李曹秀群博士慈善基金
    • 榮獲獎項
  • 醫療服務
    • 24小時門診服務
    • 專科治療中心/專科服務
    • 養和醫健
    •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
    • 養和癌症中心
    • 樂活養和Health EX健康管理計劃
    • 國際醫療服務
    • 視像會診服務
    • 英國入境前肺結核檢查服務
    • 本院設施(環境及設施)
    • 貼心照護
  • 本院醫生
  • 病房簡介
    • 套房
    • 私家房
    • 半私家單人房
    • 普通病室
    • 產科
    • 兒科病室
    • 日間護理病室
    • 深切治療部
    • 輔助呼吸病室
    • 隔離病室
    • 輻射隔離病室
    • 觀察病房
  • 病人須知
    • 求診須知
    • 留院須知
    • 病人權益與責任
    • 個人資料(私隱)條例
    • 條款及細則和私隱政策
    • 抗疫措施
    •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須知
    •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- 給予互通同意
  • 服務收費
    • 提高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的先導計劃
    • 價目表
    • 套式服務收費
    • 一般護理程序
    • 手術室收費
    • 病房收費
    • 巡房費
    • 申請醫療報告/醫療記錄副本/病人資料
  • 醫療資訊及活動
    • 養和話你知
    • 醫者情 • 醫者心
    • 養和醫療檔案
    • 養和健康Notebook
    • 養和杏林手記
    • 養和抗病兵工廠
    • 養和快問快答
    • 養和健康叢書
    • 公眾健康講座
    • 明報健康網
  • 社會服務
  • 醫學教育及研究
    • 養和創新及專業培訓學院
    • 養和質子治療培訓
    • 美國心臟協會國際培訓中心
    • 養和與香港大學之夥伴合作
    • 醫學科研
    • 學術研討會
    • 大學教授席
    • 推進醫務發展計劃
    • 臨床試驗中心
  • 護士學校
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部門指南
  • 應用程式
  • 微信預約
  • 預約要求
  • 網上預約
  • 職位空缺
  • 新聞坊
  • 出版刊物
 

Source URL: https://hksh-hospital.com/zh-hk/Ask%20Dr.HKSH/98

Links
[1]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eCVnmGUmLAL37PB7S3Kk6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