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消化道出血
Q1. 大便带鲜血是甚么原因?
便后清洁时,间中会发现鲜血。不论大肠哪个位置出血,医生都需要为病人找出出血原因。
最常见是排便时,肛门内的痔疮流血,或后端位置的大肠有瘜肉,以及因肿瘤引致肠内大便与血混合,因此必须调查清楚出血的源头。
Q2. 黑色大便是因为消化道出血?
便后有时会留意到大便变得深色,甚至是黑色。如果大便成形而不稀烂,大多是因为食物的色素或健康产品中含有铁质,或成药含中和胃酸药的成分,都会令大便颜色转变。当停用健康产品或不进食相关食物,大便颜色应会回復正常。
反之,若大便不成形、稀烂如芝麻糊,就可能是胃部结构上出现问题,如胃部有大型瘜肉或溃疡,或会大量流血,令大便变黑。如怀疑排黑便或大便变色,最好向医生查询。
Q3. 胃痛、贫血都与下消化道出血有关?
如留意到大便变化和胃痛同时发生,很大机会是胃部有破损、发炎或有溃疡。如溃疡只引发疼痛,病人饭后或饭前会觉得胃部特别痛,并感到上腹不适﹔若(溃疡)已开始流血,流血速度快并流至大肠,会增加大肠蠕动。(蠕动)增快后,大便会不成形和变色,严重时病人或会有贫血病徵。
Q4. 身体检查发现大便有隐血,应该如何治理?
身体检查时若发现大便潜隐血,最重要是谘询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的专业意见。如曾接受大肠镜检查或筛查,医生会检视过往的纪录和报告,分析后再跟病人商议下一步对策。
病人若是45岁以上,不论男性或女性,如从未接受大肠镜检查但发现大便潜隐血,很大机会是大肠出现结构性问题。痔疮、瘜肉出血、癌症或是因炎症引起的疾病,都会导致大便潜隐血等不正常情况。
Q5. 接受大肠镜检查前,有甚么要特别留意?
施行大肠镜检查前,医生会尽量达到三个重要原则:
第一,大肠镜检查要安全﹔
第二,要看得清楚(肠道情况)﹔
第三,尽量(让病人)在过程中感到舒适无痛。
病人同意接受大肠镜筛检或大肠镜诊断性检查后,要跟足医生及护士指示进行检查前准备,包括一至两天前戒口,不能进食有残渣的蔬菜或水果。若食物残渣黏附在大肠内,服用清肠药物时或会有反效果,令粪便不能被排出。若(肠道内的)大便未能完全清除,大肠内尚有粪便或粪便太密,会延长检查和麻醉时间,甚至未能完成检查。
Q6. 如何提防患上大肠癌?
外国已开始流行进行筛检检查。45至50岁是一个黄金时间,即使大家工作繁忙,亦应抽空去看医生:一旦筛检或临床测试发现有潜伏的大肠瘜肉,便应尽早求诊。
因为大肠瘜肉的生长和变化缓慢,一粒微小瘜肉需经过7至15年才长成大瘜肉,甚至变成癌症。筛检最好是在45岁以后、无病徵情况下进行。年届50岁,或不曾接受大肠镜检查或大便隐血测试,应谘询医生专业意见,适时安排大肠镜检查。
另外最重要都是健康饮食习惯,多进食蔬菜和水果,如高纤维、高营养的蔬果,并经常运动和戒烟。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