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動脈瘤是計時炸彈?

 



Q1. 甚麼是腦動脈瘤?
很多人都會有些誤會,腦動脈瘤其實並不是腫瘤、癌症。而是因血管壁有部分地方變得薄弱,在受血壓衝擊下,這些較薄的地方會慢慢脹起,形成一個泡泡,亦即我們說的動脈瘤。當這些泡泡變得越來越大,最弱的位置便可能爆破,造成腦出血情況,這就是腦動脈瘤。

Q2. 腦動脈瘤會有甚麼徵狀和危險?
大部份腦動脈瘤在爆破前都沒有明顯徵狀,但若果它壓在神經線上,如第三對腦神經線(控制眼球運動及眼瞼開合),部份病人會因這些神經線受壓而導致一邊眼瞼無法打開,但這屬於少部分個案,大部分病人在腦動脈瘤爆破前都不會有任何病徵。當腦動脈瘤一旦爆破,病人會出現突如其來和嚴重頭痛。往往被形容為一生人中最劇烈的頭痛,部份病人的痛楚會延伸至頸後,甚或即時失去知覺。

Q3. 腦動脈瘤是怎樣形成?哪些人容易有腦動脈瘤?
現時醫學界相信腦動脈瘤的形成,是因先天性和後天性。兩種因素互動引起,部分人血管壁天生比較薄弱,加上後天血壓升高和血管老化,特別薄弱的血管壁會膨脹起來,形成血管瘤。所以常見的病人年齡層,大約是40至50歲的人士會較多,少部份年青病人會因先天因素致病。

Q4. 腦動脈瘤可怎樣治療?
治療腦動脈瘤手術的目的是修補血管壁較薄的地方,使這些地方不會出現爆破,而引致腦出血。傳統上我們會使用開刀的技術,或稱作「開腦手術」,利用顯微鏡找出腦動脈瘤位置,再以微小的夾子將其夾緊,防止血液流經這些薄弱的地方。

近年大部分病人都可以接受微創導管手術以完成同樣目的,微創導管手術可以分成兩類:第一類是彈簧堵塞手術,方法是將微導管伸延至腦動脈瘤內,再釋放白金線圈,將動脈瘤內腔填滿,血液便不會從這薄弱的地方衝出,達至保護目的。但這方法亦有其限制,因為如果動脈瘤的入口較寛闊,填滿用的彈簧便容易跌出,導致堵塞主動脈或正常血管。

現時我們會採用引流支架技術,方法是在長出血動脈瘤的位置,植入引流支架將入口堵塞,將血液導流到正常血管,減低血液流入動脈瘤的壓力和速度,從而達至修補血管瘤的目的。這種方法在技術上,比彈簧堵塞手術較為安全,然而這種手術亦有其考慮點,因為病人需服食一段時間的薄血藥或抗血小板的藥物,所以未必適用於剛出現爆破的個案。

Q5. 是否所有動脈瘤都需要治療?
如果腦動脈瘤爆破,當然需要盡快治理。從研究和經驗上,我們知道當腦動脈瘤一旦爆破,

即使病人能夠存活,腦動脈瘤再爆破的風險亦會非常高。第二次爆破的致命率會更高,所以如果腦動脈瘤曾經爆破,便應盡快治理,防止第二次爆破。但如果腦動脈瘤從未爆破,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即時治理。

病人可能會問究竟甚麼情況需要治理呢?基本上有以下幾個考慮因素:腦動脈瘤的大小是主要因素,腦動脈瘤越大,爆破機會越高;就如汽球越大,爆破機會越高。一般腦動脈瘤直徑達4毫米以上,醫生會建議病人積極考慮治療。因為在研究上,直徑達5毫米以上的血管瘤的爆破機會會大幅提高。

第二個因素是腦動脈瘤的形態,如果腦動脈瘤外形如完美的球狀,即血管壁的厚度比較平均。如果球狀上某位置另有小球,如俗語「生多個仔」,即這個位置更薄弱,承受的壓力更高。換句話說,這個位置就更容易爆破。若發現有這些情況,我們便應更積極安排治療。

另一些因素包括病人年齡和病歷,需要作整體考慮。例如病人因為心臟問題或曾經中風,需要服食薄血藥或抗血小板藥物,需要考慮的因素便會更多。有些病人有多過一個腦動脈瘤,而有一個動脈瘤曾經出血,其他動脈瘤的爆破機會亦會較高,這些情況下,病人亦應積極考慮治療。
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