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fection Control

抗疫措施

 


推廣手部衛生

所謂預防勝於治療,通常最好的預防措施也由簡單的行為開始,如:推廣潔手運動。

為保障病人、訪客及醫護人員的安全,本院特別於多個公眾地方設置自動感應酒精搓手機。醫護人員及即將入院的病人,亦會獲發袋裝潔手液。

本院特重推廣正確的潔手方法:如在病室範圍廣貼有關正確潔手程序的海報,以及定期進行評估,提醒醫護人員注意手部衛生。

入院指引及防疫設施
如懷疑或確認病人感染可經空氣/ 飛沫傳染之疾病,本院會按情況安排病人入住設置防疫設施的病室,預防疫症在院內散播。醫院會根據病人不同狀況及病情的嚴重程度,轉往適合的病房,藉此減低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。本院設有三種隔離病室:
  • 空氣傳播隔離病室(AIR)– 21樓(成人)及 26樓(兒科),特設負氣壓抽氣系統,空氣流通
  • 單人房(設獨立洗手間)– 36樓(成人)、37樓(成人)、26樓(兒科)、31樓(負氣壓)、32樓 (負氣壓)、33樓(成人)
  • 單人房(共用洗手間)– 26樓((兒科)、31樓 及32樓

infection control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infection control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    infection control

如懷疑或確定病人感染可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(如水痘或散播性帶狀疱疹、麻疹及開放性肺結核等),本院會安排病人入住空氣傳播隔離病室。

病人如患上可經接觸或飛沫傳播之傳染病,一般需於設有獨立洗手間的單人房接受隔離。

如只須作防範飛沫傳播之措施,病人一般會於設有共用洗手間的單人房接受隔離。

空氣傳播隔離病室
病房屬高規格隔離病室,專為開放式肺結核 、麻疹及水痘等空氣傳播病患者而設。醫護人員出入病室前,都會先於另一房間穿上及除下全套保護衣物、N95口罩及眼罩等裝置,以策安全。

infection control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infection control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    infection control

設施:
  • 負氣壓抽氣系統 - 以負氣壓控制空氣流向,確保室外氣壓高於前室內,而前室氣壓又比病房高,當中以病室洗手間氣壓最低。此安排能確保空氣只能由房外流進房內,最後經洗手間排出,使房內含致病原的空氣無法逆流,減低病疫症在醫院散播之風險。
  • 紫外光燈排氣口 - 排氣口裝有紫光燈,可直接消毒及排走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期間釋出的致病原。
  • 雙門設計 - 空氣傳播隔離病室外有一前室,前後各設一度門。兩門無法同時開啟,以免病室的細菌及病毒透過空氣流出房外。開關屬感應式設計,醫護人員只須在門掣前揮手,無須接觸,門便會自動開啟,減低沾上細菌的風險。
  • 特製窗戶 - 病人可透過觀察窗外風景辨別日夜,對避免長者出現短暫精神錯亂的症狀,尤其重要。
  • 視像探訪 - 病人可透過視像系統與身處探訪室的家屬聯繫。
  • 其他設備 - 獨立洗手間(附設花灑浴室)、電話、緊急叫人鐘、IE Buddy(提供寬頻上網、本院資訊及本地電視、NOW TV及衛星電視頻道)。

特高可移動屏風
普通病室的病床,床與床之間空間特闊。中間裝有全港首設的可移動屏風,高至天花,能有效減低交叉感染。

infection control                       infection control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   infection contro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