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叉神經痛和半面痙攣(上)





Q1.   三叉神經痛與半面痙攣都會影響半邊臉部,主要症狀區別是什麼?
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特別痛症,我們常說的三叉神經,其實是指大腦第五條神經線,主要分兩部分,即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。而所謂三叉,由於它負責控制額頭連眼周、面頰和下顎三個位置的感覺,即謂之三叉。
 
三叉神經痛患者通常會感覺到突如其來的嚴重疼痛,如電擊、刀割般的痛感,是相當刺痛的痛楚。很多時病人都以為是牙痛,會先看牙醫,甚至因而剝牙,卻發現痛症依然持續。當情況越趨嚴重,觸碰、說話、進食都會引發嚴重痛楚,像觸電一樣。部分病人甚至不能剃鬚或是一開口說話就痛得流淚,這是很嚴重的痛楚。
 
至於半面痙攣則是另一回事,那是一種運動神經引起的問題,主要是半邊面部肌肉不受控制,出現重覆抽搐。初時就如我們常說的眼眉跳,但那是較輕微的情況,但當情況越趨嚴重,眼睛會不由自主地合上和放鬆,嘴角亦會不由自主地抽搐。
 
Q2. 三叉神經痛與半面痙攣兩者有何關連?
雖然一個是疼痛的症狀,一個是運動神經的問題,但原來兩者背後大部分原因,都是腦部神經線受血管壓迫引起。
 
以三叉神經痛而言,三叉神經在腦幹位置受血管壓迫,血管如錘般,隨著心跳刺激神經線,導致神經線發出錯誤信號,以為面部受到刺激,將疼痛訊號傳送到腦部,讓腦部以為受到痛楚刺激。
 
半面痙攣則發生在第七條神經線,即控制面部肌肉運動的神經線,在腦幹周邊位置受到鄰近的血管壓迫。隨著每下心跳,血管都會跳動,就如錘一般,不斷刺激神經線,令神經線發出錯誤信號到面部肌肉。當面部肌肉收到錯誤信號,誤以為腦部指揮要收縮,因而出現不由自主的抽搐情況。
 
Q3. 觸發三叉神經痛的常見誘因是甚麼?有何主要風險因素?
其實大部分常見原因是病人的血管比較彎曲,或出現硬化,而隨著年齡增長,血壓或會升高,對神經線的壓迫亦會越多,引致發病。當然亦有少見但不應忽略的原因,例如是多發性硬化症、腦內有腫瘤、動脈瘤、畸形血管等壓迫神經線,亦會造成神經痛的情況。所以在診斷時,除單靠醫生問症和檢查外,最理想可以安排腦部磁力共振掃描,以排除腦部有以上異常情況。
 
Q4. 導致半面痙攣惡化的的成因是甚麼?有何主要風險因素?
半面痙攣患者通常在緊張、疲倦或情緒波動時,面部出現較嚴重的抽搐,醫生普遍認為與血壓有關,當患者較疲累或緊張,血壓較容易升高。如果血管本來就刺激著神經線,當血壓升得越高,以錘子比喻,就會越大力地錘打神經線,出現的症狀會越為明顯。
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