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源性頭痛
Q1. 我經常頭痛,但服用止痛藥都未能緩解症狀,怎麼辦?
頭痛是都市人常見的疾病,如果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都未能找出病因,就有兩個可能性。第一是服用過量止痛藥引致的頭痛,這種情況應請專科醫生處理。第二是頸源性頭痛,有外國研究顯示,在100位頭痛病人中有5位患有頸源性頭痛。頸源性頭痛可以由頸椎問題引起,亦可以是由頸部軟組織、肌肉或神經線引致的問題,應請專科醫生進行診斷及治療。
Q2. 什麼是頸源性頭痛?
我們發現頸部的神經線,尤其是首三節與三叉神經線,在腦部有聯繫,所以部分人士的頸痛會引發頭痛。最常見的是首三節頸椎問題,例如頸部退化或神經線受壓,另一些如肌肉問題,當頸前方和後方的肌肉出現問題,例如觸痛點,亦會引發頭痛,這些情況需找出正確的成因。
Q3. 頸源性頭痛通常有哪些特徵?
如懷疑有頸源性頭痛,當然醫生可以為病人檢查,其實病人自己也可以感覺到,例如按壓頸部肌肉時,除了頸會痛,頭痛也會一併出現。另外一些頸部動作,例如轉動頸部向某方向或做某個動作時,頭痛會加劇,這些都是頸源性頭痛的特徵。
Q4. 哪類人士容易患上頸源性頭痛?
在手機未普及前,經常用電腦工作的人士或要經常抬頭工作,例如裝修工人等,他們患上頸源性頭痛的風險較高。現今社會很多人會用手機,即常見的「低頭族」,他們患頸源性頭痛的風險亦會增加。其實有研究發現,當頭部向下傾斜45度,頸部要支撐近一包米的重量。大家可以試想如果頸部每天掛著一包米,頸部當然會有退化情況,增加頸源性發生風險。
部分人士或曾因車禍拉傷頸部,他們或會有長期頸痛和頭痛,不少人都會請按摩師按摩,藉以減輕頸痛或頭痛情況。有時確實有效,按摩由肌肉引發的頸源性頭痛,會有舒緩作用,但通常效果短暫,因為未有解決基本問題,所以必須釐清是肌肉問題,還是其他問題引發頭痛。
Q5. 如何治理頸源性頭痛?
想治理頸源性頭痛,通常會從多方面入手。首先醫生會分析病人的坐姿、用電腦時的姿勢、工作情況等,亦會教導他們伸展的動作,同時亦會處方藥物、轉介物理治療,盡快減輕病人的疼痛情況。若病人經過這些治療後,都未有明顯改善,便應考慮注射。為何注射可以幫到病人?因為我們會在痛症位置注射小量藥物,如果注射後有明顯改善,就能找出痛症的源頭。那注射後是否就康復?部分病人可能會復元或完全康復,亦有部分病人在注射後,需要多做伸展和物理治療,痛症問題才能完全解決。
目前亦有新的方法治理頸源性頭痛,那就是射頻,原理是以電流干擾神經線,令痛症減輕,效果亦相當顯著,大部分可以維持半年至一年,部分病人接受過一兩次後,痛症甚至不再復發。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